二季度下滑10%以上,白酒業三季度行情會好嗎?
“各種大單品要么量價下滑,要么有價無市。”據鄭州商家王先生反映,二季度是近年來最差的一個季度,公司動銷整體下滑了15%左右,從目前的趨勢來預判,三季度的情況會更糟。
上半年即將收官,名酒研究所在市場調研中獲悉,在傳統淡季與“新禁酒令”的雙重壓力下,白酒行業呈現出量價雙降、庫存高企、深度分化等特征。
其中,在產品端,高端酒受政策沖擊最大,量價下滑最明顯;次高端以價換量,量穩但價格微滑;大眾酒需求比較穩定,但價格也出現了下滑的苗頭。在渠道端,專賣店和團購型經銷商大多處于虧損狀態,僅通過經銷商渠道推動的動銷力度有限,行業正加速向真實消費轉變。
消費動力不足,量價下滑成常態
作為傳統淡季,二季度雖有五一和端午這兩個節日,但遠不能與春節、中秋等傳統旺季相比。同時,端午禮贈市場也呈現出多元化競爭的態勢,咸蛋、粽子、茶葉等組合式替代品分流了傳統白酒的禮盒需求,削弱了節日拉動效應。
加上“新禁酒令”的黑天鵝,二季度可謂淡上加淡。
從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整個二季度最明顯的特點是消費動力不足,量價雙雙下滑。
“主要原因是消費端需求疲軟。”西安商家魏先生認為,分場景來看,宴席場次雖有增加,但單場白酒用量和檔次下降,商務和家庭飲用意愿偏弱;日常聚飲相比去年表現更弱,且消費降級明顯,光瓶酒大單品罕見地出現了價格下滑的現象。
除此之外,用名酒引流的線上“補貼大戰”,也間接導致名酒價格下滑。
魏先生表示,大消費環境不振,酒企營銷調整的效果也不明顯,比如上半年許多名酒都有用控量來挺價的動作,但結果卻是“有價無市”,最后既丟了價格也丟了市場。
“長期不出貨,經銷商也扛不住,‘控量挺價’很難行得通。” 按照魏先生的說法,目前,很多酒企基本都放棄了控量,停貨的品牌純粹是因為市場庫存太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18”電商節期間,白酒價格的負面影響仍然明顯,但與前幾年不同的是,今年“618”后,酒企并未亮出推動產品價格回歸的動作或信號,這給線下渠道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負擔。
“酒企唯一能做的就是處罰向線上供貨的商家,但現在這行情,這一招已經失靈了。”成都商家張先生表示,或許是對利潤感到絕望,今年退出白酒行業的商家明顯多了不少。
區域分化明顯,河南、山東下滑最猛
受政策、宏觀經濟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影響,二季度下滑最厲害的市場當屬河南與山東。
名酒研究所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在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白酒消費大省下滑的幅度應該引起行業足夠的重視。
以河南為例,據多位商家透露,自四月巡視組進駐后,政商消費場景凍結,公職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的高端白酒消費幾乎停滯,商務宴請和禮贈需求驟減。從整個二季度來看,高端與次高端動銷下滑了30%左右,中低端白酒同比下滑在10%以內,河南市場在二季度的下滑數據應該為20%左右。
“預計到了7月份,動銷會慢慢反彈。”鄭州商家鄧先生如此說道。
山東市場也有同樣的遭遇。
據菏澤商家張先生透露,勞動節與端午節的動銷均明顯不如去年,除了百元價位段的產品動銷較穩,其余價位段的產品動銷下滑均較嚴重。名酒研究所交叉驗證了青島、濟南、臨沂等商家所反饋的信息,推算出山東市場二季度的動銷同比下滑應在15%以上。
此外,受“新禁酒令”影響較明顯的安徽、河北、陜西等市場,從5月底開始,下滑也非常明顯,估計其二季度的動銷下滑在10%左右。其中,安徽市場在6月份的動銷下滑在20%左右。
相較而言,江蘇、廣東、四川等白酒消費大省的下滑較小,主要原因是受政商務需求影響相對較低,且宴席數量的增加對沖了量價下滑的部分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6月是一個重要的回款節點,但今年的回款難度比去年高了很多。“即使增加回款力度,也主要是在轉移庫存而非真正消化掉庫存。”合肥商家李先生表示,許多名酒大單品的庫存需要1~2個季度來消化, 當前廠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渠道的“士氣”。
亂象頻現,三季度行情不容樂觀
當一個行業承壓到一定程度,“亂象”就會出現,一如當前的白酒行業。
首先是“無損酒”“開蓋酒”開始冒頭。 商家采用吹箱、拔頭等手段完成掃碼出庫,再將產品以較低的價格賣給消費者。“無損酒”“開蓋酒”繞開了“竄貨”的檢查,擾亂著市場秩序,給白酒行業帶來了新的“信任危機”。
二是渠道“套政策”現象盛行。 比如通過虛假品鑒會等套取廠家市場投入。而據渠道反饋,廠家為了在不降低出廠價的同時讓商家能“活下去”,在一定范圍內,對這種變相補貼渠道的現象采取了無視或默認的態度,雖然大家都知道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
三是“苦情戲”“賣慘式”賣酒蔓延。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線上,比如主播會虛構倉庫泡水的故事,并選一些“未破膜”的產品“低價甩賣”;或虛構億級大商跑路的情節,低價處理庫存酒。但所謂的“低價”,其實比主流電商平臺的價格還略微高一些。這個和此前被多次曝光的“直播開窯建盞”的套路幾乎一摸一樣,都是直播亂象在白酒行業的外溢和蔓延。
種種跡象顯示,白酒行業的競爭烈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峰值,渠道為了賣酒已經窮盡各種手段。在對話中,一個比較共識的觀點是: “接下來還會越來越難。”
在對話中,有商家認為,白酒的上一輪“黃金期”與大規模工程建設高度相關。而隨著房地產市場在2021年快速過峰,2022年開始,各地的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度下滑,財政收支與地方債問題迅速顯化,擴張性的建設迅速轉向收縮性的維護,這就傷及了名酒市場的根本。
從渠道反饋的情況來看,2022年開始,白酒的真實動銷情況實際上是持續下滑的,并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延伸。
名酒研究所經查閱發現,本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指出:將“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人口變化相協調,按照服務半徑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適用、保障有力要求,優化服務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支持各地建立健全存量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利用機制。”這意味著,大規模建設時代已經結束,甚至暗示了在人口減少地區,公共服務供給可以相應縮減,這對白酒行業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各種因素疊加,在未來,白酒市場可能更加平民化與多樣化,三季度的行情大概率不容樂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名酒研究所 ,作者:名酒研究所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