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外包的舉報郵件
你們看到這兩天有幾個公司出了一些反腐新聞不?
有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跟我說,新聞里其中一個公司的反腐風暴,是因為他的舉報郵件掀起的,哈哈。
我也不知道他說的真的假的,咱們就當個八卦聽吧。
事情經過大概是:一個獨角獸,需要一些短期的外協人員,類似程序員吧。需要個20多人,周期可能3-6個月。他們就聯系了一個人力資源供公司,希望他們提供一下。
這個人力資源公司,其實規模實力都還可以,就在北京東四環外四惠東那。
人力資源公司給這個對接人留出了,每人每月1000元的回扣。
1000元,看著不多,但是據人力資源公司說,已經是毛利的50%了。
確實這種勞務外包利潤很薄的,而且這種短期工,還得要那種有經驗,能直接上手的,其實不怎么好招。
然后,正常流程就是提供簡歷,對接人篩選,線上面試,通過的去上班。
人力資源供的HR說,甲方對接人篩選簡歷,面試,通過率極低,前前后后差不多給提供了500份簡歷。
不知道他有沒有夸大。
然后他說,平時跟甲方溝通的時候,這個對接人就有意無意的再問:“哇,你們簡歷這么多啊,都是在哪招的人???”
HR就隨便應付說,我們有自己的人才庫,也會發到一些群里。這個甲方的對接人,就說把他也加進群里,說是學習學習。
后來就隨便瞎加了幾個,群這玩意,不是有的是么,加幾個質量低的唄。
之后人員陸陸續續到崗了,中途也是換來換去,員工反映,實際他們的崗位需求量就是20個。
這也能理解,人家想多挑一挑唄,招30個留20個。
兩個月后吧,可能你們也猜到了,這個獨角獸跟人力資源公司終止合作了,本身就是那種很短期的合同。
獨角獸對接人給出的理由就是公司這塊業務變動,不需要外協了。
人力資源公司就覺得很奇怪,以為是合作出了什么問題,然后就打聽嘛。
畢竟那些人都是他們招的,有的關系還是不錯的,就問出來了。那20個人,其實還繼續在獨角獸上班,只是換了一個外包公司而已,每人還漲了500元薪水。
是的,這個新的外包公司,實際上就是甲方對接人自己家人控制的公司。
勞務外包是不需要什么資質的,像他們這種其實屬于擦邊球,屬于真派遣假外包。
平時上班也是這個對接人負責管理這些外協,安排工作布置任務啊,就是屬于直屬領導。
所以這個人想自己弄這個事,非常容易。員工本身就是臨時招來的,跟人力資源公司沒有粘性,在這又上了兩個月班了,實際上跟這個獨角獸的對接人反而更熟悉呢。
后來之前的HR知道以后就非常生氣,覺得這個對接人在耍他。從一開始,對接人就是想自己做這塊業務,但是自己沒有招聘資源,就用這種方式。
后來這個人力資源的哥們,也是夠狠。他呢,默默等了半年多,他說這事實際上發生在去年上半年。
他等了大半年以后呢,給那個公司寫了一個匿名舉報郵件。哈哈哈哈哈,把這事舉報了。
他說之所以要等大半年,是要給他多攢點金額,哈哈哈,他們之前每人每月利潤2000元,20個人就是4萬,6個月,就是24萬。
他說本來想給他湊夠50萬的,后來怕時間太長了有什么變數,而且他覺得,那個對接人肯定在別的業務上也如法炮制了。
他就差不多半年后,寫了舉報郵件,發了好幾個郵箱,就官網找的郵箱。
他從員工口中知道了,那個對接人自己控制的公司名稱。他就寫這公司是某某你們員工家人控制的,涉及大概金額,大概的業務。
后來這個事就石沉大海了,沒人回復他。
直到上個月,他聊這個事,是因為打聽到那個公司在反腐,那個對接人被處理了。
但是,處理的不嚴重,可能就象征性通報批評了一下,就算是隱瞞關聯主體吧。
因為,這個對接人給集團的報價與之前人力資源公司的報價一樣,并沒有過高,需求也真實存在,頂多也就是在人事制度上存在違規。
不過這個人的前途肯定是沒了,不會再被信任了。
你們啊,以后注意點,別把所有錢都自己掙了,細水長流小心人家半年以后舉報你,哈哈。
咱們就當個八卦聽吧。
關于人員這塊,確實是貪腐的重災區。員工層面貪污內推費用啊,跟獵頭合作分錢啊,勞務外包、勞務派遣、靈活用工的回扣啊,包括我之前寫的那些低端崗位的各種套路。還有管理層利用人員的各種貪腐等等。
其實你們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獨角獸為什么有那么多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外協、兼職?而且很多優秀的派遣員工永遠無法轉正。
明明企業也不是事業單位,也不是國企,也沒有編制問題,也沒有人員預算問題,但就是不給優秀的派遣人員轉正。
很簡單啊,就因為能拿回扣啊。勞動關系轉進集團一個人,就會少拿一個人的回扣啊。
其實回扣這種事,我感覺都無傷大雅。這種基本也就是員工層面的行為,無非就是虛高一些成本,有的甚至沒虛高,就是供應商愿意讓出利潤換取長遠的合作。
只要不是無中生有,虛構采購需求,問題就不會太嚴重。
實際上這幾年,我們一直很關注圍繞人力成本上的造假。
因為前些年的互聯網企業,現在的智能制造,AI算法等企業,人力成本占比都很高。
之前我記得分享過一些關于人力成本造假的調查思路,你們可以看看。 (《 我做盡調這些年(五十二)-人員造假的貪腐 》)
一個企業,幾年時間,會有非常多的經濟業務,非常多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那怎么去查呢?不可能每個都去查關聯關系吧?我今天下午查了4家,就用了一下午時間。
那一個企業可能又成百上千個上下游主體,咱們不可能大海撈針啊。
所以一方面,要學習的是查隱形關聯關系的技巧,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發現異常經濟業務的能力,后者才是更有價值的。
要培養自己發現異常的能力,要有這種直覺,而不是死記硬背風險特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匹夫老六說財稅 ,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