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社交媒體里的旅游業,開始醞釀“反算法霸權”了
一
“我真是煩死社交媒體的算法機制了。”
朋友A君怨念深重的向勁旅君如是抱怨。
她計劃暑期帶著孩子外出旅游,在冒出這個念頭后,就在日常閑暇之余習慣性點開自己常刷的社交媒體,搜索感興趣的熱門旅游城市攻略。
不搜不要緊,一搜差點被煩死。
眾所周知,現在社交媒體多靠算法驅動,根據用戶興趣結合大數據進行精準內容推薦。A君發現,剛開始社交媒體推薦的內容還算正常,但是刷著刷著就不對勁了, 同質化內容源源不斷,數量越刷越多, 一連幾十條、上百條內容都大同小異,就算自己變著花樣換搜索詞或者搜索條件,推薦內容都高度雷同。
更讓A君煩躁的是,自己明明已經對這類內容看厭倦了,但是只要開打社交媒體軟件,平臺還是會陰魂不散地繼續推薦這類內容,有時候逼得自己必須要先隨便亂搜幾個與上一輪搜索內容完全無關的關鍵詞,才能短暫逃離算法控制,稍微刷點其他內容。
“感覺自己被困在一個信息繭房里,永遠只能看到一件事的一個側面,完全同質化的東西。”A君表示,自己的思維不知不覺間就被算法把控,算法讓自己向西,自己就向西;算法讓自己向東,自己就向東。至于自己最初到底為什么搜索這個內容,到底想要看到什么樣的內容,反而越來越模糊。
“簡直就像被社交媒體的算法綁架了。” 她無奈道。
二
困在社交媒體算法里的不僅是消費者。
“我的旅游內容創作完全被社交媒體算法把控著。”
從業近10年的業內知名旅游達人B君向勁旅君偷偷吐槽,現在社交媒體算法機制只會對有利于流量傳播的內容進行扶持,每當旅游業內出現熱點話題或者事件時,明面上內容創作者是可以自由創作的,實際上算法機制下, 只對某一類特定具有高傳播性的內容才進行流量支持, 這使得旅游達人創作為了獲取流量數據不得不屈從于算法, 流量喜歡什么就寫什么,流量推薦什么就做什么,喪失了內容生產自主權。
由此導致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旅游達人創作的內容高度同質化、流量化和快餐化,面對一個熱點旅游話題,一眾旅游達人似乎只是將同一個觀點用不同的嘴說出來,內容豐富度和多面性正在被不斷抹殺。
“現在所謂的網紅打卡點就是這么被社交媒體算法催生出來的。” B君解釋,社交媒體更傾向于將流量聚焦在某個單點引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引導旅游達人們在一個或者幾個潛在爆點集中反復創作。
原本自由的內容創作者,如今更像是隱性流水線上的內容工人,一心一意給社交媒體批量生產同質化內容。
旅游目的地同樣被困在社交媒體算法里。
“城市旅游營銷幾乎是在社交媒體流量裹挾下的被動應對。”
C君是某地文旅主管部門營銷負責人,他向勁旅君感嘆,前兩年文旅局長變裝秀一夜爆火,彼時其所在城市打算借這個熱度搞一搞自家旅游線上線下營銷,但是他們很快發現,社交媒體似乎有意無意都在鼓勵或者暗示所有城市都去參與文旅局長變裝秀,甚至營造出一種“人家都在搞,為什么就你不搞?”的輿論壓力。
C君無奈表示,其實自己內部已經緊急討論過,認為文旅局長變裝秀并不適合自己所在城市,最終還是沒扛住社交媒體上的輿論壓力把自家文旅局長倉促送上流量舞臺,雖然短暫獲得一波社交媒體流量加持,但是熱鬧過后什么都沒留下。
旅游目的地現在非常厭惡這種無法把控的社交媒體算法機制,自己想對外宣傳的內容平臺不給支持,一些稀奇古怪的內容卻總是被平臺高高捧起,卻給城市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特別是一些網紅打卡點,外界只看到它們給城市好像帶來很多流量,實際上給城市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C君解釋,此前當地一個重要交通路口在社交媒體一夜爆火,但是蜂擁而至的人群讓當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維持現場秩序,疏導交通,安撫周邊居民暴躁情緒, 所謂流量真正給當地旅游經濟帶來的有效增量其實屈指可數。
這就是一場無意義的流量狂歡。
三
“旅游業是時候反算法霸權了。”
不久前,勁旅君參加一場旅游營銷類大會,有與會者公開提出社交媒體“算法霸權”的概念,并且立場鮮明的號召旅游業共同抵制,引發廣泛共鳴。
持這一觀點的旅游業內人士認為:
一個旅游事件是否能成為全民熱點話題,不應該由算法決定;
一個旅游內容能否得到全民關注,更不應該去迎合代碼邏輯。
真正在社交媒體上能夠引發關注與討論的旅游事件或者內容,應該是全民情緒與價值觀的共識性投票,這一切不能由算法來把控,應該讓每一位普通用戶來決定。
今年以來旅游業已經開始出現針對社交媒體的“反算法霸權”行動。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碎片化內容為王的當下, 越來越多的旅游消費者反而開始重新回歸窮游、馬蜂窩這類旅游攻略社區了?
A君向勁旅君坦言,自己現在更喜歡旅游攻略社區里的長內容,至少當自己想要獲取相關旅游攻略信息時,一進去就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專業、精準且全面的內容,即便是碎片化的內容也是由旅游發燒友提供的多元化UGC內容,可以讓自己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而且旅游攻略社區一直是以“人”為核心,而不是“算法”, 自己的種種疑問通常能夠被社區里的發燒友及時答復, 這比社交媒體效率高太多。
旅游達人則在逐步從強算法機制的社交媒體悄悄抽離自身創作精力。
B君坦承,自己雖然無法徹底擺脫社交媒體的流量控制,但是自己的創作重心已經悄然轉移。不少旅游達人為了強化自身內容創作能力和堅持多元化創作視角,現在更傾向于在微博和B站上優先創作和發布一手原創內容,然后再根據輿論變化,選擇性地將部分迎合流量的內容分發在其他社交媒體平臺。
強算法機制的社交媒體正在一步步喪失旅游類原創內容能力,從而演變為一個流量分發渠道, 雖然在短期內這一變化不會對其產生明顯影響,但是長遠來看殺傷力是致命的。
“C端也好,B端也罷,對于社交媒體而言,大家雖然看重的是流量價值,但是別忘了創造流量的卻是優質內容。”B君解釋,當大批優質內容創作者開始逃離,那么社交媒體就會迅速被垃圾信息占領,進而喪失口碑與影響力,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四
如果說旅游消費者、旅游達人、旅游目的地的“反算法霸權”行為還不足以引起社交媒體的重視,那么大批旅游商家加入抵制隊伍或許就該讓其緊張了。
隨著 算法機制主導下社交媒體內容環境日益惡意 ,原本被流量吸引而來的旅游商家開始察覺到一絲不對的氣息。
前不久,以旅行社為主力的一批旅游商家暗自掀起了一波“抵制某社交媒體客源”行動。有參與其中的旅行社從業者D君向勁旅君直言,當初自己是沖著這里有充足且高質量的客源過來的,但是去年以來,發現這里的流量與自己預想的簡直是南轅北轍。
“來自這一社交媒體的客源,不僅價格敏感度高、服務要求苛刻,還喜歡比價壓價,尤其喜歡通過威脅旅游商家來獲取額外利益。”D君嘆氣, 他們動不動就把自己與旅游商家對話的微信截圖以避雷貼的形式掛到平臺上, 通過夸大事實賣慘吆喝等方式博得同情,進而逼迫旅游商家妥協。
與此同時,該社交媒體對于一批“偽旅游商家”的縱容,徹底引爆正規旅游商家的怒火。
由于該社交媒體一向以內容種草為名,過往兩年招募了大批擅長做內容的旅游商家進駐。但是由于平臺自身缺乏對商家的鑒別與監督能力, 所以吸引來的很多所謂旅游商家都是自身沒有實質業務的旅游中介。
這類旅游中介非常熟悉平臺流量機制和內容法則,它們的操盤邏輯是:以企業/個人名義開設大量旅游類賬號,精心制作優質圖文短視頻內容,利用平臺流量規則大肆擴散傳播,在吸引大量粉絲后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很多的價格售賣旅游產品,待到攬到充足客源后,在旅游目的地以更低價格尋找地接社,轉手將客源賣給這些地接社,一并將所有后續工作全部打包甩給后者,自己穩賺差價。至于游客的權益保障和履約維護,對不起,在收完錢之后就與己無關了。
這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 地接社為了盡可能賺錢,自然就要想方設法從游客身上薅羊毛,由此引發雙方之間激烈的沖突, 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該社交媒體平臺上的旅游商家避雷貼以幾何級數爆發式增長。
“在一個算法霸權主導的社交媒體平臺,變了味的流量遇上投機型旅游商家,最終的結果還能是什么?”D君解釋,越來越多的旅游商家正在逃離這類社交媒體,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愈發嚴重。
被社交媒體困住的旅游業,反算法霸權的行動只是剛剛開始。
隨著更多極端案例的出現,當旅游行業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個臨界點,一場針對社交媒體的反算法霸權風暴必將刮起。
希望社交媒體們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與旅游業一起積極應對,共同維護這個行業的繁榮與穩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勁旅網 ,作者:陳杰tigereat,編輯: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