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線程、沐曦完成上市輔導,國產AI芯片進入決賽階段
作者|包永剛
編輯|王亞峰
過去一周,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電路先后更新了上市進展,摩爾線程輔導驗收,沐曦集成電路輔導工作完成,距離正式上市又近了一步。
行業分析師 昊然預計,“完成上市輔導之后,半年左右的時間兩家公司就能夠上市?!?/strong>
除了在A股沖刺上市的國產芯片公司,港股也有國產AI芯片公司在積極準備。
雷峰網了解到,雖然壁仞科技此前已經在上海證監局開啟了上市輔導,不過 壁仞科技可能會選擇優先在港股上市。 目前未在A股上市輔導的 天數智芯,也在積極為港股上市做準備。 更多國產AI芯片公司上市進展的信息,歡迎添加作者微信BENSONEIT獲取。
這意味著,在A股和H股,國內幾家AI大芯片公司的上市競賽,已經進入了決賽階段。
“國內幾家未上市的AI芯片公司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經很高,很難繼續在一級市場融資,上市成為更好的選擇?!?a class='sowmlink' id='touziren' onmouseout='Fhidden()' onmouseover='Fpop(this)'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yjzgzn.cn/channel/touziren.html'>投資人明軒表示。
據了解,上述幾家AI芯片上市公司, 摩爾線程估值約為255億元,天數智芯估值未達到200億元,另外兩家公司的估值都超過200億元。
多輪、大額融資實際上也是幾家AI芯片上市公司輔導過程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摩爾線程的上市輔導工作完成報告中都提到,“由于公司歷經多輪融資,引入了較多外部機構投資者,獲取股東穿透核查資料的工作量較大?!便尻丶呻娐返膱蟾嬷刑岬剑拜o導初期,輔導對象初步確定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和投資金額,擬根據實際情況和研發計劃進一步明確具體募集資金使用安排?!?/p>
不過,兩家公司都按計劃完成了上市輔導工作。沐曦集成電路此前給投資人的信息是,預計2025年第二季度提交上市申請。
但上市的定價將充滿博弈。國內AI芯片公司最好的參照是在2020年成功上市的寒武紀,最近一年多寒武紀股價持續上漲,今年1月8日,寒武紀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2月份,寒武紀股價最高達到818.87元/每股,市值超過3400億創下紀錄。不過近期寒武紀股價有所回落,6月23日收盤,其市值為2371.15億。
“寒武紀擁有兩三千億的市值,比在上市進程中的幾家AI芯片公司兩三百億估值高了十倍以上, 上市的定價肯定還會有一個博弈過程?!标蝗徽J為。
實際上,這也是眾多一級市場投資人爭相投資幾家待上市的國產AI芯片公司的核心動力。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說,“如果以150億的估值投資其中一家,成功上市后市值達到1500億,能賺十倍?!?/p>
芯片從業者子墨表示:“對于那些能夠上市的AI芯片公司,如何穩定市值將成為關鍵挑戰之一。”
營收以及獲得先進制造是維持和提升市值的兩大挑戰。
目前, 國內幾家AI大芯片公司都尚未實現盈利,2024年,這幾家公司的收入大致處于幾億元至十幾億元之 間,這還是在為了上市努力做營收實現的結果,要產生持續穩定的營收對國產AI芯片公司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部分原因在于對比英偉達的AI芯片,國產AI芯片還有比較明顯的性能差距,對AI芯片需求最大的客戶更傾向于選擇英偉達的芯片。同時,由于軟件生態尚不完善,進一步放大了國產AI芯片與英偉達芯片之間的性能差距,增加了落地的難度。
相較之下,在軟件上能更好兼容CUDA的國產AI芯片,在落地過程中具備一定優勢。
除了軟硬件方面的差距,生產制造也是所有國產AI芯片公司面臨的挑戰。
由于美國的限制,國內的芯片公司想要使用先進工藝生產芯片面臨諸多挑戰。高性能AI芯片普遍采用較為先進的制造工藝,缺乏現金制造能力,即便設計再優秀,也難以實現產品化落地。雖然國內有多家公司都在嘗試使用相對成熟的制造工藝制造出高性能的AI芯片,但截至目前這一路徑尚未有成功案例。
當然,也有值得樂觀的一面?!懊绹南拗圃絿栏?,就能讓越多人放棄使用美國芯片的想法?!弊幽J為。實際情況印證了這一判斷,需要大量AI芯片的智算中心, 在窗口指導文件之后,一些項目已經在提升國產AI芯片的比例。
在政策和最終用戶的支持下,所有國產高性能AI芯片都擁有發展壯大的機會,包括前文未提到的昆侖芯以及燧原科技。有消息指出, 昆侖芯去年的營收在幾家國產AI芯片公司中屬于頭部, 是其它國產AI芯片公司不容忽視的競爭對手。
單看收入,燧原科技去年的賬面收入在幾家公司中也不錯,還在去年8月率先開啟了上市輔導,但目前還沒有看到燧原科技完成上市輔導的消息。業界近期也有一些關于燧原科技上市的討論,更多信息歡迎添加作者微信BENSONEIT互通有無。
隨著國內幾家AI芯片公司上市進程的推進,國產AI芯片的競爭也即將進入新的階段,誰能成為下一個寒武紀?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有一個共識:不可能所有AI大芯片公司都能成功上市。
這意味著接下來一年不能上市的AI大芯片公司在融資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未來還將影響到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對于這些成立于2018年前后的芯片公司,能否上市成為了上市前的“決賽”。
但對于能成功上市的AI芯片公司,又將如何應對每個季度都需要發布的財報?
注,文中昊然、明軒、子墨均為化名 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