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下一代DNS發展論壇圓滿舉辦,熱議AI時代網絡根基體系化升級 | 速途網
速途網6月30日訊(報道:喬志斌)2025年6月26日,以“網絡根基 中國貢獻”為主題的第四屆下一代DNS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論壇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指導,互聯網域名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與互聯網域名管理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主辦。鄔賀銓教授、馮登國教授、張宏科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韓夏、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錢華林、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陳家春、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盧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龍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首席科學家廖方宇、清華大學教授李星、中關村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云曉春、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金融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永福、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馬嚴、互聯網域名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偉等知名行業專家出席論壇。論壇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裴瑋主持。

聚焦筑牢網絡根基,強化基礎技術創新融合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為大會致辭。聞庫表示,AI大模型、算力網絡等新技術加速演進,對信息通信連接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聯網基礎資源層作為通信連接中樞與網絡根基,其技術創新與標準化建設,對于筑牢我國信息互聯網底座、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強調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中,域名解析、IP地址管理等基礎資源領域標準體系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發揮著引領作用。并提出,互聯網基礎資源要筑牢根基,要不斷地加強頂層設計,標準賦能發展;夯實標準化引領基礎,激活創新潛力;貢獻中國實踐,助力全球標準,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陳家春為大會致辭。陳家春強調,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網絡根基,以DNS、IP地址為核心的互聯網基礎資源,不僅關乎網絡空間主權,更是支撐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戰略產業發展的關鍵底座。提出要筑牢網絡基礎資源根基,構建堅實數字底座;強化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夯實網絡發展根基;推動數實深度融合發展,拓寬行業發展空間;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提升我國網絡空間的話語權。期待各方共同推動互聯網基礎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支撐技術應用創新,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專家學者共議下一代DNS等基礎技術前沿趨勢
鄔賀銓教授發表了《AI時代的DNS》的主題報告。指出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現在互聯網流量的增量里大概有一半是因為人工智能帶來的。AI時代,催生了新的數字資源標識需求和應用場景,DNS作為資源管理工具的能力也被拓展。并表示,AI時代,DNS的核心功能,已從原來域名解析、負載均衡和容災備份的核心功能已經擴展到服務調度、數據管理、資源認證、設備連接、消息傳輸和內網解析等,實現對網絡資源的快速準確合理安全的發現尋址和利用;AI時代,網絡資源從物理資源向邏輯資源延伸,對DNS查詢量、查詢速度、查詢多樣性的需求越來越高;AI時代,DNS的網絡安全攻擊防護必須更加重視。
鄔賀銓強調,AI和DNS是相輔相成的:AI for DNS可以增強安全防護、優化解析效果和改進服務性能;DNS for AI可以發揮DNS助力算力感知、智能路由決策和增強AI安全的作用。AI時代DNS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更重的使命,也展示了廣闊的創新空間。

馮登國教授就《RPKI:認識與思考》作主題報告。馮登國指出,我國非常重視RPKI研究應用及標準化工作。特別是2018年8月,我國主導起草的RFC 8416發布,規范了RPKI本地化控制技術。
目前,信任集中、技術進步及視角局限,構成了RPKI的三大挑戰。馮登國強調,路由機制是通信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自主可控的RPKI及路由機制意義重大。建議可考慮采用路由設備集成硬件安全模塊(HSM),實現對密鑰及密碼運算的保護,HSM為設備身份提供信任根錨點;在關鍵自治域,RPKI證書及資源授權采用自主可控的密碼算法;保持路由設備的軟硬件供應鏈可信;以硬件信任根為基礎,構建設備可信環境;構建路由設備網絡空間地圖,實現網絡狀況的實時應對“掛圖作戰”。同時,積極應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的挑戰,包括部署后量子密碼算法、部署對稱密鑰管理體系等來應對這些挑戰,并對自治域AS規劃分類分級管理,增強本地策略,以增強RPKI彈性和路由安全的彈性。

張宏科教授圍繞關于網絡科技強國建設的思考作主題報告。

清華大學教授李星就《IPv6部署的進階》作主題演講。李星表示,今年是中國接入互聯網31周年、IPv6 30周年,同時也是chatGPT 3周年、DeepSeek發展0.5周年。強調IPv6發展也需循序漸進,需要經歷雙棧(Dual stack)、純IPv6(IPv6-only)、無感知IPv6(IPv6-mostly)、IPv6多樣性(IPv6 diversity),以及IPv6無地址(IPv6 Addressless)等不同發展階段。
李星表示,人工智能可能給互聯網帶來性能需求急劇增加、地緣政治帶來的互聯網分裂、去中心化的矛盾、可信性和幻覺的區分和識別、以及改變全行業應用等五重挑戰。當ChatGPT出現時,李星認為,IPv6可給“機器人”聯網,或者給AI的智能體(agent)聯網使用。并強調,IPv6推廣多年,應不斷演化、進階,取得新進展。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的開源模型加上IPv6海量地址就是電影《哪吒》的理念“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個過程中,要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可以遵循UNIX的設計理念“先做,再做對,再做好”(First do it, then do it right,then do it better)。

中關村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云曉春就《大模型時代網絡安全的風險與機遇》作主題報告。云曉春提出,以ChatGPT和DNS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開啟了人工智能新時代,給網絡安全從業者帶來新風險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機遇。大模型帶來的安全風險主要分為自身安全問題和衍生安全問題兩類。其中,大模型自身安全問題涵蓋大模型訓練安全、推理安全、應用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等四方面問題。
云曉春強調,大模型為網絡安全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可開展大模型網絡安全垂域應用技術研究,以“智能”對抗“智能”;同時賦能網絡安全,安全廠商加速布局,在提升安全運營的智能化水平和響應效率,與應用于網絡流量分析、惡意代碼識別、攻擊檢測等威脅檢測方面,都有相當的效果。并著重指出,未來網絡安全必然是AI與網絡安全融合的趨勢,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大模型和新一代AI技術將重構網絡安全技術與產業,推動其蓬勃發展。

AI時代網絡根基升級,需體系化構建韌性DNS
互聯網域名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偉發表《AI 時代網絡根基升級路徑思考》主題報告。

在AI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近期某云廠商遭遇核心域名解析異常事故,以IP地址、域名系統為代表的網絡根基應當如何升級,以應對更大的機遇與挑戰?毛偉認為,AI時代網絡根基升級,需體系化構建韌性DNS。
毛偉表示,AI時代的互聯網是新質互聯網,其基本協議是IPv6。新質互聯網,是面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數據共享、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新業務場景需求(聯智、聯算、聯數、聯空四大場景)。互聯網技術發展催生出AI服務,而AI服務必將倒逼包括DNS、IP地址規劃分配管理、BGP在內的新質互聯網基礎技術的發展。并強調,基礎協議就如語言文字,需要保持穩定,不能隨意改動,否則就不能互通。但IP地址、域名系統及路由系統等所處的基礎資源層,也并非一成不變,同樣可以進行升級與重構。在AI時代的智能終端升級、算力資源與數據資源的調度能力需求升級、AI智能體的出現等三大變化下,互聯網基礎資源層同樣要實現互聯互通,去解決服務名稱可發現(Naming)與服務實體可尋址(Addressing)問題。
“AI時代的DNS是下一代DNS,是體系化的韌性DNS”。論壇上,毛偉指出,新質互聯網發展背景下,下一代DNS的內涵更加清晰。IPv6地址、頂級域名等互聯網基礎資源需要支撐和保障網絡發展及有效管理,互聯網基礎資源技術也需要體系化地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發展。
毛偉強調,立足當下,憑借IPv6的規模部署,中國的互聯網基礎技術正步入全球領先行列,作為互聯網基礎技術原始創新衡量標準,IETF RFC制定數量中國已開始領先;放眼未來,發展AI時代的互聯網基礎技術,更是實現彎道超車、全面領先的大好機遇,實現全面信創,并鼓勵有勇氣、有擔當、有野心的年輕人引領創新,在全球網絡世界持續作出中國貢獻。

會上,毛偉重磅發布2025年《下一代DNS發展報告》。報告緊密結合AI時代背景,首次系統闡述了體系化的網絡基礎升級路徑,重點包括網絡空間、基礎資源、技術系統三方面的策略。在網絡空間(Domain)方面,建設網絡強國首先是技術強國,要以技術治理增強話語權;在互聯網基礎資源(Name)方面,把握2026年第二輪頂級域名開放申請的重大機遇,掌握互聯網基礎關鍵資源,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在互聯網基礎技術系統方面(System),強調AI時代的DNS是下一代DNS,是體系化的韌性DNS;AI時代的網絡根基體系化升級:全面信創、中國貢獻、全球領先。
傳承創新,激勵互聯網青年工作者
本屆論壇上,鄔賀銓教授、馮登國教授、張宏科教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錢華林、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韓夏聯合向2025年度互聯網基礎技術貢獻獎五位獲獎者授獎。獎項聚焦表彰在網絡基礎技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旨在傳承老一輩互聯網人“使命擔當、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前沿技術。

本屆獲獎人有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宋飛,暨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耿光剛,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信息化前瞻技術研究開放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李彥彪,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網絡事業部項目經理、高級工程師魏來,交通銀行數據中心二級專家蔡超(排名不分先后)。
會議期間,毛偉主任作為互聯網基礎技術貢獻獎發起人之一表示,正如DeepSeek等領先技術所帶來的鼓舞一般,互聯網基礎技術領域也應出現更多的理念創新與先進成果,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AI時代下的中國互聯網,更是需要一大批年輕人去引領創新,希望通過互聯網基礎技術貢獻獎項的設立,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互聯網新征程中來。
自2022年創辦以來,下一代DNS發展論壇始終秉持“專業化、精深化、可持續化”的辦會原則和“全球視野、中國實踐,產業視角、技術前沿”的理念,已成為我國互聯網基礎資源與技術領域的高水平交流平臺。
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再次彰顯了業界對筑牢網絡根基的共識,展示了中國在下一代DNS技術研究、標準制定、產業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與實踐經驗。展望未來,論壇將持續匯聚智慧,推動互聯網基礎技術自主創新,深化國際合作,為服務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