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理財如何玩轉社交營銷?玩法比收益率更重要
節日是品牌的營銷盛宴,人工造節也已是互聯網巨頭的拿手好戲——除了阿里雙11、京東618,還有類似于微信支付的“無現金日”,百度打造的三七女生節,O2O平臺們聯手打造的517吃貨節。最新的互聯網造節是百度金融今天啟動的“518理財狂歡月”,“518”對應到“我要發”,這個日期很容易記住,不過決定一個節日能否風靡的關鍵還是在于用戶的參與意愿,而這關鍵要看節日設計,天貓雙11之所以快速爆發關鍵在于其強調“半價促銷”這個概念,百度理財狂歡月是怎么玩的?
理財
社交成為百度理財狂歡月的核心主題
百度理財狂歡月從5月18日開始,為期一個月,主題是“有富同享”,其引入“財富影響力等級”,每個用戶都能看到自己的財富影響力等級,這將決定用戶理財時能夠獲得的加息券獎勵等權益。想要提高財富影響力等級則有兩種方式,一個是購買更多定期理財產品;二個是邀請好友購買百度理財產品。邀請好友成為新用戶,老用戶還將同時獲得好友投資額0.45%的返現,第二點正是“有富同享”所指:如果覺得百度理財靠譜就推薦給好友,讓好友“富”的同時自己也“富”。
518百度理財狂歡月
不論是邀請好友還是財富等級的設計,都借鑒了社交平臺的玩法。財富影響力等級的設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QQ、貼吧等社交社區的等級設計。等級對于用戶來說不只是虛榮心的滿足感,還意味著不同的權益,百度理財通過加息券來鼓勵用戶提高等級,還可通過產品差異化等方式來吸引用戶維護和提升“財富影響力等級”,進而對用戶進行圈層化的運營,比如之前百度理財就曾面向新用戶推出具有更具競爭力的理財產品,再比如百度理財還曾向超過50歲的用戶推出父母理財。未來,百度金融或許還可將“財富影響力”當成征信產品,與ofo們合作來做征信。
基于社交平臺微信的理財通在社交營銷上玩得并沒有百度理財這么“溜”。百度之前推出的邀請有禮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讓用戶通過邀請好友加入百度理財,根據好友定期理財金額獲得不菲的返現,這對用戶有很強的吸引力。我早已自發成了百度理財的推介員,推薦好友買了幾十萬理財產品獲得1000多的獎金。從我的經歷來看,被邀請者看到好友邀請比看到互聯網上的理財廣告、或者不明來路的人發到微信群的理財紅包,更有信任感,買了又去邀請TA的好友,形成鏈式傳播。雖然百度要拿錢補貼,但相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獲客成本而言這點錢不算啥。
“有富同享”的理財狂歡月,是百度將理財與社交結合的又一個動作。通過“造節狂歡”必將會讓百度理財以及互聯網理財普惠到更多大眾——就像雙11讓更多用戶接觸到電商一樣。
百度理財社交營銷下的脈脈溫情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營銷,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比如曾經刷爆朋友圈的“呼吁人販子死刑”,是在消費大眾情緒。百度理財的社交營銷則一直深諳用戶心理,充滿溫情。
今年春節期間,百度推出父母理財,讓子女幫助不懂互聯網,容易被欺騙的老人來百度理財,享受高收益、低風險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對應產品必須要超過50歲的老年人才能購買,在春節期間大受歡迎。老人不愿意將錢放在銀行被通貨膨脹稀釋,但又找不到好的理財渠道,而且因為信息不對稱很容易上當受騙——老人是互聯網金融詐騙的主要受害群體之一。百度“父母理財”讓子女幫助父母選擇理財產品,降低風險同時還給予更高收益。
“518百度理財狂歡月”的“有富同享”設計,同樣考慮到用戶的痛點。現在互聯網理財五花八門,來路不明的尤其多,用戶對于互聯網理財很矛盾:收益高、很方便、體驗好,然而有些平臺是“你想要它的利息,它想要你的本金”,之前爆發了不少負面案例。如何解決?基于充分信任的社交關系的口碑推薦——不是朋友圈、微信群或者社交網絡的理財紅包,而是好友的點對點邀請。百度理財有百度背書,低風險的定期類產品的收益率具有很強的行業競爭力,當你發現了高收益、低風險的靠譜理財產品,自然希望將其推薦給好友“不獨享”,同時還能賺收益。
總的來說,百度理財的營銷設計充分考慮了當前互聯網環境乃至社會環境中用戶的痛點。一些互聯網理財更強調收益本身,比如口號是“瘋賺”、“發發發”等等,而百度理財在有百度品牌背書值得信賴的前提之下,讓用戶自發參與進來進行口碑傳播,不強調收益和賺錢本身,消除用戶的疑慮、避免用戶上當受騙。對于信任關系、老人群體之類的考慮,在金錢這件冰冷的事情上體現出溫情。
現在,社交平臺已成為巨大的流量黑洞,互聯網公司都要通過社交平臺獲取用戶和流量,但如何在不干擾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去做社交營銷確實一門學問。如果做簡單的社交紅包營銷,很容易觸發社交平臺紅線而被封鎖,比如支付寶和淘寶鏈接現在微信還不能被正常使用。百度理財的做法值得借鑒:不做病毒營銷,通過深諳用戶心理的規則設計,讓用戶自主參與到社交傳播中——點對點邀請意味著不會干擾用戶,卻能精準地獲得目標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