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華安基金?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頭圖 | 視覺中國
作為首批成立的公募基金之一,華安基金或將迎來落幕。
?
隨著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進程的實質性推進,雙方旗下控股公募基金公司華安基金與海富通基金誰將留下?雖然在規模上華安基金達6931億,遠高于海富通的1722億,盈利能力也更強;但海富通擁有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人三張牌照,其中 社保牌照尤為稀缺,且牌照主體名稱不得變更,這意味著“海富通”名稱保留概率更大 。
?
華安基金內部顯然已有預期,近來人士變動頻頻:先是管理規模近3000億的“固收一姐”孫麗娜離職,后有主動權益基金的老將李欣清倉式卸任。業內亦有傳聞華安基金現任董事長朱學華會退休,而由招商基金原總經理徐勇接任。
?
其實兩家合并后,總規模就超了8500億,再努努力可能有機會沖前十。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華安基金近來慢慢落后。2024年,華安基金營收為31.10億,凈利9.10億,同比分別下降9.56%、2.66%;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同比增長14.7%,不過排名已降至第14名。今年還曝出華安基金前基金經理張亮“老鼠倉”案,加上權益團隊業績集體崩塌,華安基金的前途堪憂。
崩塌的權益
華安基金權益產品的崩塌被認為從前基金經理 張亮 的“老鼠倉”曝光開始顯化。
?
今年3月10日,上海證監局“實錘”華安基金前基金經理張亮在任職期間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進行股票交易,也即其在華安基金期間,通過家人賬戶“對照買股”,非法獲利1566.26萬元;而從2019年到2022年中離任前,其所擔任的華安國企改革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累計達5877.77萬元。
?
張亮曾被認為是華安基金價值組的一員,該組由資深基金經理組成。在張亮離任后,其所管理基金由同組老將 王春 接手,但業績卻仍萎靡不振。目前王春擔任的基金產品近兩年基本都虧損20%以上,今年收益竟然是全綠狀態;而管理的基金合計規模僅23億,對比高峰時期直接“腰斬”。探究其虧損的原因,主要是 重倉了這三年跌幅比較大的鋰電、醫藥、傳媒等股票 ,比如寧德時代直到2024年Q4還是華安宏利混合的重倉第一股。
?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而 基金老將表現不佳成了華安基金的普遍現象 。比如華安基金均衡組的 饒曉鵬 ,曾經被市場認為是稀缺的“全天候”基金經理,近些年也是頻頻“踩雷”,產品回撤大、風格漂移嚴重。其近兩年管理產品虧損均在10%左右,近3個月也是虧損狀態。他管理規模一度逼近300億,目前只剩不到60億。
?
作為華安基金聯席首席權益投資官, 萬建軍 目前在管基金多達7只,但僅1只產品實現了正收益,其余6只虧損慘重,最大虧損幅度達到-42.56%;所管理產品所有階段業績均跑輸基準指數,也是少見;其管理規模從巔峰172億已縮水至74.99億,基民贖回率超35%。
?
風格漂移也適用于萬建軍,往好了說就是“追熱點”?:2022年重倉新能源,2023年轉向AI算力,2024年押注高股息,2025年又布局港股騰訊、阿里;但因屢在市場高點接盤反而虧損慘重。管理產品過多,也部分拖累了其整體業績表現。
?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總體來看,“在華安基金成立時間超3年的主動權益基金中,近三年跌幅超30%的有16只;跌幅超20%的有56只,占比超50%;盈利基金只有13只,占比只有13%。”截至目前,華安基金旗下大約三成產品自成立以來就是負收益。
?
遙想2021年, 饒曉鵬、萬建軍、崔瑩、胡宜斌、劉暢暢 等多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均突破百億;如今華安基金旗下超70位基金經理,百億基金經理團隊也僅剩 胡宜斌、王斌 ,獨木難支。而且表現較好的胡宜斌其管理產品今年收益在0~8%之間,同類排名大多在千名以外。
?
為何華安基金的權益類業務表現如此差強人意?一種解釋是, 華安基金的“老將+爆款”模式跟不上當前資本市場的節奏 。
?
過往華安基金講究以老帶新,且要有長期研究經驗才能出任基金經理;且基金經理有復合型學歷背景更好,而投資范圍重點雖然都在新經濟領域,但橫跨半導體、新能源、創新藥等領域。華安基金還將基金經理劃分為四大風格組,包括 價值組、成長組、均衡組、穩定組 。
?
但顯然資本市場走新路,“老馬識途”的故事講不通,更何況老將表現已經很拉胯。而研究投資覆蓋范圍廣,也容易造成樣樣通的錯覺,自己以為是能力范圍內,外界卻覺得是風格漂移,而投資很殘酷的是以結果論英雄。
?
2024年華安基金仍收取了26.3億元管理費,但如果口碑崩壞,想贏回投資者信任則是任重道遠。
未卜的前途
盡管明星基金經理業績低迷,華安基金整體規模仍保持擴張,這主要 得益于指數基金與固收產品的貢獻 。
?
截至2025年3月底,華安黃金ETF管理規模為250.42億元,是公募行業內14只黃金ETF中唯一一只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的產品。一個是其有先發優勢,華安黃金ETF是行業內誕生的首批黃金ETF之一,一個是跟蹤誤差較小并趕上了黃金上漲周期。
?
華安基金的固收產品表現也不錯,最近五年其固定收益類基金整體收益率達到20.50%( 對應年化3.80% ),在12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2。但前面提到華安基金“固收一姐”孫麗娜卸任,“若不能平穩過渡,可能影響公司在固收領域的市場聲譽和競爭力。”(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 )
?
孫麗娜之前管理了7只產品,其中6只都將由李邦長管理,1只由康釗接管;后兩位過往產品的年化在2%-4%之間,暫時看不出超預期的亮點。
?
但對華安基金來說,指數基金和固收產品的規模增長未能真正提升實力。
?
眼看著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提速,根據監管要求的“一控一參一牌”,即券商只能參股一家公募、控股一家公募,并再單獨持有一塊公募牌照,海富通和華安基金只有一家能存在。
?
前面分析過,海富通擁有社保基金牌照,而社保基金在海富通的總資產規模中占比超一半,且貢獻的管理費占比也是如此。目前社保基金有16家境內管理人,含14家公募和2家券商。“粥多僧少”,且味道美好,基于此,華安基金很可能會成為歷史。
?
當前華安基金和海富通合并還在醞釀中,海富通的社保年金業務提供穩定機構資金,華安的固收等業務提供更多規模優勢,新公司有可能雙輪驅動達成共贏。
?
但整合風險同樣很大。華安基金“老十家”公募的歷史積淀可能被淡化,諒解公司合并過程中管理復雜度極高,投研資源共享與利益分配機制亟待明確,如今華安基金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提前“跳船”,可能正是出于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考慮。
?
總之,華安基金的招牌很可能已經在倒計時。世間再無華安基金。